為切實提高我市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從要素驅動型向創新驅動型轉變,近年來,我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科技工作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自主創新走創新型發展道路的決定》(川委發[2005]14號)文件精神,結合巴中實際,開展科技創新,實施科技興巴“四百工程”,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一、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現狀及成效: 1、農業科技創新初見成效。一是培育壯大了南江黃羊優勢特色產業。以四川北牧南江黃羊集團為龍頭,依托中國農業大學、等大院大所,通過實施國家“863”計劃和西部專項,加大南江黃羊新品種(系)保種、選育、擴繁力度,初步建成了亞洲最大的南江黃羊純種繁育基地,建起了南江黃羊精深加工生產線,開發的南江黃羊分割肉、羊肉干,羊肉醬等產品已進入上海等地超市。二是培育壯大了通江銀耳優勢特色產業。以四川通江山霸王野生食品有限公司為龍頭,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等科研單位,加強新品種選育及推廣,現已建設食用菌基地鄉25個,野生種源園區2個,標準化耳堂10000個,100萬瓶菌種場2個,生產基地5000畝,精深加工產品20個,實現產值7.5億元。三是通過科技創新培育壯大了南江金銀花優勢特色產業。以四川巴山植物化工廠為龍頭,依托省中藥研究所、省農科院,抓好金銀花品種選育及推廣,建成優質花苗圃5000畝,建成金銀花GAP基地2萬畝。四是培育壯大了中藥材優勢特色產業。以巴中普瑞制藥、正華藥業為龍頭,依托成都中醫藥大學等科研單位,建設以虎杖、淫羊霍、川明參為主的巴州區中藥材基地7000畝,建設丹參、紅花、板蘭根、黃梔子為主的平昌縣中藥材基地4000畝,建設以巴山銀杏、三木藥材為主的通江縣中藥材基地5000畝。五是培育壯大了絲綢紡織優勢特色產業。以四川金鳳集團平昌公司為龍頭,依托西南大學等科研單位,發展1萬畝優質桑蠶生產基地。六是培育壯大了優質肉豬和肉牛優勢特色產業。以惠昌食品為龍頭,依托四川省食品院等科研單位,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實現年加工生豬100萬頭,肉牛2萬頭。七是培育壯大了優質糧油優勢特色產業。以巴中綠頌米業綠頌油脂和龍頭面業為龍頭,依托四川省食品研究院,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及綜合利用關鍵技術攻關,實現年加工優質大米5萬噸,優質食用油1萬噸,優質面條5000噸。 2、工業科技創新取得初步進展。 (1)大力抓好高新技術產業的科技創新工作。一是重點抓了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巴中向往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巴中蜀星電氣有限公司的科技創新試點示范,年實現總產值1800萬元,創利稅300多萬元。二是抓好南江金銀花產業的科技創新工作,篩選出有效成份含量高、豐產性狀好、抗力強的金銀花新品種4個,綠元酸含量高于省內外其它品種。制定出《南江金銀花栽培技術規程》、《南江金銀花分級標準》、《無公害中藥材生產技術規程—金銀花》等七個標準,已正式通過省科技廳組織的專家驗收,同時南江巴山植化廠用大孔樹脂提取金銀花中高含量綠原酸專利創新項目已獲2006年度四川省科技創新資金23萬元。三是抓好南江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的科技創新及霞石強磁選除鐵技術的研究及開發,使南江霞石產品率達到70%以上,產品質量提高到5—10%,20%的產品達到出口指標。霞石高檔產品還出口日本,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年實現產量2.2萬噸,實現銷售收入2300萬元,稅金330萬元,利潤300萬元,該項目先后獲2006年、2007年國、省創新基金支持經費78萬元。四是抓好巴中普瑞制藥有限公司的科技創新工作。該公司利用巴中道產中藥材虎杖生產解毒降脂片等系列中西藥年實現產值3533萬元,實現利稅150萬元。 (2)大力推進民營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民營科技企業是巴中工業經濟建設的重要生力軍。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實施科技興巴“四百工程”戰略,決定用3年時間,扶強做大100家民營科技企業;我們重點抓了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并已取得明顯成效。到目前為止,全市已扶強做大民營科技企業100家,年實現產值8.76億元,上繳利稅1.8億元,解決下崗職工5500多人就業,建立企業科技研發機構25個,創綠色有機食品品牌38個,17個農產品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共申請國家專利110多項,注冊商標98件,其中創馳名商標1件,著名商標5件,知名商標42件,原產地商標3件,中華老字號1件。 (3)扎實抓好全市創新型企業的科技創新工作。我市把建立企業創新主體、市場導向、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作為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建設創新型巴中的突破口,自今年2月全市科技大會召開后,我市迅速全面啟動了建設創新型企業工作。 首先,抓好企業創新梯隊建設。結合全省產業化科技推進行動、科技富民行動的實施,市科技局、經委等7個部門聯合出文,在全市首批確定了20家企業為建設創新型企業;其中,四川省南江礦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列為全市建設創新型企業示范企業;四川江口醇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列為全市建設創新企業試點企業;重慶啤酒集團巴中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列為全市建設創新企業培育企業,同時積極抓好5家省級創新型企業的試點、示范、培育工作。初步形成省、市示范、試點、培育三級創新企業梯隊。將建設創新型企業工作列為各縣、區人民政府及市級有關部門年終目標考核內容。 其次,抓好企業科技創新目標任務的全面實施。一是從企業研發投入、研發機構(創新聯盟)、新技術、專利、商標、新產品產值率(稅率)、節能降耗、創新人才、創新環境等10個方面研究制定創新企業建設的標準;二是指導創新企業結合自身實際編制創新規劃。目前,列為省、市首批25家創新企業均制定了創新規劃。在創新投入、創新產出、創新績效三方面明確了技術創新的年度目標和三年創新總體目標。三是建立企業科技創新的機制。重點抓好深化企業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建立企業內部激勵創新考核機制,將企業技術創新投入、人才培養、創新能力建設等作為企業創新專項考核指標;建立企業內部創新分配機制,支持企業以技術折股,股權出售,股權獎勵,技術開發提成等方式,獎勵企業研發人員;建立企業內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實行技術創新成果、非職務技術成果備案登記。四是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推行科技項目企業牽頭新機制,產業化項目和特色產業前景好的攻關項目,均由企業牽頭實施;調整財政科技資金的主體投向,市本級2007年研發資金40%用于企業創新項目研發。2007年,全市創新企業共投入科技研發費800多萬元,申請專利20件,注冊商標10件,開發新產品30件,科技創新新增產值1.5億,實現新增利稅3000萬元。 3、社會事業科技創新取得可喜進步。我市醫療、衛生、教育、環保等社會事業戰線的廣大職工,結合自身工作特點和實際,堅持長期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活動,共申請國家專利56件,注冊商標5件,獲市以上科技進步成果獎20項,通過專利、科技成果實施,產生直接間接經濟效益9800萬元,實現利稅1800萬元。由巴中華洋科技研發中心研發的專利產品亮晶晶安全書包,現已成為中國注冊品牌,被省經委列為四川省2006年度重點技術創新項目,產品除在巴中本市銷售以外,現已銷往周邊市、州和省外北京、東北、山東等地,并被央視大風車、中國教育學會中育教育發展中心選為“共享陽光、同創未來”全國青少年文藝評選活動頒獎產品,填補了巴中自撤區設市以來,無任何產品被選為全國大型活動頒獎產品的空白。多功能拐杖、新型風窩煤爐、青飼料切碎機、輸液輔助裝置等社會事業科技創新專利產品,開發投入市場后,均受到消費者好評,并取得較好經濟社會效益。 二、我市推進科技創新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提高全民科技創新意識。在巴中日報及市、縣、區報刊電視臺常年開僻科技創新專欄,將“科技創新”知識納入市、縣、區黨校干部培訓的必修課;納入市、縣、區人事局公務員及專業技術人員晉升職級和技術職稱的必修必考課程;同時還納入星火科技學校、各有關職業學校及中、小學生科普課程;列為各企業法人培訓及企業職工培訓的重要內容。每年市、縣、區科技局都安排專人,常年到市委各類學校、企業、人才培訓中心進行“科技創新”知識授課及講座。幾年來,通過各種培訓方式,共培訓各類人才達10萬人(次),從而全方位多層次提高全民科技創新意識。 (二)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環境。結合巴中實際,市委、市政府制定出臺了《關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堅持走創新型發展道路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科技創新的目的意義、總體目標、發展重點、主要措施。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要求各級各部門都要為企業自主創新開綠燈,對那些對企業吃、拿、卡、要的人和事給以堅決查處。出臺兌現優惠稅收政策,市科技局、國稅局、地稅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印發巴中市科技創新企業技術開發費認定辦法(試行)的通知》,確定由科技主管部門負責,對創新型企業技術開發進行認定,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科技創新。 (三)加強科技創新工作領導。為了加強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積極適應經濟科技發展的新形勢,帶頭學習自主創新知識,不斷提高科
|